本质

从儒家思想的发展史可以看出,儒家思想在孔子之前就已经存在,当时是作为夏商周的官学小范围地流传,而孔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并在之前的基础上发展了儒家思想,更重要的一点是他开办了私学,从此儒家思想才由官转向民,真正传播开来。儒家思想的来源是统治阶级,它所维护的也正是统治阶级的利益。孔子十分重视礼,在论语中强调“克己复礼”,还愤怒地表示“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而他所强调的礼的本质正是社会各阶层不平等地位的体现,需要说明的是有人将这里的礼解释为天理、客观规律等,这些都是不符合孔子的本意的,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儒家思想的变通发展,因为只有这样儒家思想才能符合时代需要而继续生存发展。儒家思想的“三纲五常”、“君权神授”、“大一统”都是为了维护古代帝王的统治地位,而客观上则促进了国家的和平与稳定。

儒家思想强调“君轻民重”,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儒家有意提高人民群众的弱势地位,但是不要被它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因为它提出这点已经承认了君的存在和强势地位,在古人看来,君的存在是天经地义的。本质是想让君重视民,实施仁政,让民感恩于君而不反抗,从而维护君的利益。儒家的这些思想过分依赖于君的个人思想与素质,可以说是治标不治本,所以中国封建历史上才会反复出现朝代的更迭。

儒家思想重视学习,体现在“知”上,重视个人思想的修为,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父母子女之间的孝、慈,兄弟之间的悌,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仁、义、信等,君臣之间的忠,这一切的本质都是为了维护君的利益,所以它才能做为中国古代主流的思想被统治阶级所重视、弘扬并传播,甚至做为选拔国家人才的工具,才会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而发展生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