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的发展史

我们有时候讨论哲学的一些理论时,很多人不屑一顾或觉得很正常,认为事情本来不就是这样子吗?其实那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不明白很多的理论都是经过了很多的斗争,甚至是生命的代价才逐渐被接受认可的,历史上经过斗争已经淘汰了很多思想,而我们现在一般都是从比较正确的世界观和思想开始了解的,所以觉得很平常。我们这里简单讲一下西方哲学的发展史。

西方哲学迄今为止大约经历了古希腊罗马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哲学几个阶段,以下内容基本都摘自百度百科,只是进行了一些思想上的罗列,大家简单了解即可。

古希腊罗马哲学大约始于公元前七世纪,哲学家们重视宇宙本原的研究,由于对世界本原的回答不同,形成了很多的学派。有的以水、无限定、气做为世界本原,有的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符合规律的燃烧和熄灭的火,有的把数视为事物的原型,认为凡物皆数,有的把世界归之为虚幻的假相,认为唯一真实的东西是“存在”,“存在”是单一、有限、不变、不可分割的,有的提出了“四元素”(水、火、土、气)、“种子”、“原子”等概念。公元前五世纪,哲学研究的重点从自然转移到人。有人认为一切都同样真,是非善恶是相对人的感觉而言的,有人认为一切都同样假,苏格拉底认为存在着客观真理,认识真理也是可能的,真正的知识是从具体的道德行为中寻求各种道德的普遍定义,寻求定义的方法就是论辩诘难。公元前四世纪,柏拉图提出了理念论,认为现实的、可感知的世界是不真实的,在它之外存在着一个永恒不变的、真实的理念世界。理念是个别事物的“范型”,个别事物是完善的理念的不完善的“影子”或“摹本”;以个别事物为对象的感觉不可能是真正知识的源泉,而真知是不朽灵魂对理念的“回忆”。而亚里士多德不同意柏拉图的理念论,他把理念称之为“形式”,认为“形式”不能脱离个别事物而独立存在,“形式”是事物的本质,存在于事物之内。具体事物是由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构成的。质料与形式结合的过程是潜能转化为现实的运动。他还提出一个事物最后的目的、运动最终的原因“第一推动者”,认为它是一个没有质料的形式。

中世纪天主教在世俗生活和精神方面都占据了统治地位,哲学的作用成了为神学做理性的解释,讨论的重点是关于普遍与个别的关系问题。有人认为普遍的整体是最真实的,神就是总体,它创造一切,包罗一切,又超越一切。神与万物不同,万物是神的部分,神又在万物之中。后来又形成了唯名论与实在论两个派别。唯名论认为,只有个别的东西有实在性,个别先于普遍,普遍只不过是名称,“共相”并不存在。这种思想反映在宗教上,否认了三位一体的最高的神,只承认分别存在的圣父、圣子及圣灵。而实在论认为,真实存在的是“共相”,不是具体的个别的事物,有一个“无始无终的真理”存在于一切事物之先。这种思想反映在宗教上,承认普遍的教会实在,认为个别的教会是从属的;承认基督教的普遍教义实在,认为个别人的信仰是从属的;承认原罪实在,认为个别人的罪恶是从属的;承认三位一体的最高的神实在,认为三位分离的神是从属的等等。

15世纪至17世纪初是西方近代哲学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研究中心是人和自然,形成了人文主义和自然哲学两股互相联系又有一定区别的思潮。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反对灵魂不朽之说和禁欲主义。自然哲学的代表人物一般都主张用经验观察的科学方法代替经院哲学的推演方法。有人认为物质是永恒的,热和冷的对立作用是物质运动的原因。有人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太阳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自然界即是神,它由单子构成。单子是物质和精神、质料和形式的统一体。自然哲学的代表人物中不少人是自然科学家,他们的科学研究往往与魔术、炼金术、占星术混在一起,使他们的哲学思想带上了不少想象和虚构的成分。

17世纪初至18世纪末是西方近代哲学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哲学的注意力集中在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关系方面,形成了经验论和唯理论两个派别。唯物主义经验论认为,后天获得的对外部世界的感觉是认识的来源,感觉是可靠的。承认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能动的、多样的,认为掌握知识的目的是认识自然和征服自然,知识就是力量;认为心灵是一块“白板”,观念是外界事物在白板上留下痕迹的产物。唯物主义的唯理论认为,认识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只有理性才能把握它,感觉经验不可靠。自然界是唯一的“实体”,思维及广延是统一的唯一实体的两种属性,个别事物是实体的变形,只有通过理性把握了唯一的实体,才能认识个别事物。唯心主义唯理论认为,只有在一个完全清楚明白无可怀疑的公理的基础上,经过理性认识能力进行清楚明白、准确无误的推理,才能得到真正的知识。认为人的理性认识能力是天赋的,不证自明的第一公理也是人生固有的、天赋的。除了承认精神实体独立存在外,还承认独立存在的物质实体,并把这两个相对的独立的实体统一于一个绝对的实体“上帝”;一切观念都是天赋的,但起初是作为倾向、禀赋、习性或自然的潜能存在于人们心中,须经加工才真正显现出来。唯心主义经验论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世界上除了感知的精神实体和被感知的知觉之外,什么也没有;真实存在的只有知觉,经验由知觉构成,知觉以外的东西都是不可知的。

从18世纪末的康德哲学起,西方近代哲学进入第三阶段,哲学史上称之为“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为康德,黑格尔为集大成者,费尔巴哈为第一个走出德国古典哲学的人,而不是最后的代表。德国古典哲学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之一更是在哲学史占据着枢纽的位置,将传统形而上学推向顶峰的同时,黑格尔又是第一个对现代性展开批判的哲学家,为现代西方哲学的兴起奠定基础。德国古典哲学是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哲学舞台上的主角。它提出了包括认识论、本体论、伦理学、美学、法哲学、历史哲学以及政治哲学等领域的各种重大问题和范畴,标志着近代西方哲学向现代西方哲学的过渡。在这一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哲学家有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等人。在这之后便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这里暂不详述。

“现代西方哲学流派”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后西方流行的各种哲学派别,它是近代西方哲学的继续。现代西方流行的哲学流派虽形形色色,但大致分属科学主义(实证主义)与人本主义(非理性主义)两大思潮。在现代西方哲学中,与上述两大思潮密切相联系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是现代西方各种哲学流派与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相“结合”的产物。

从西方哲学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出,在历史上哲学思想是经过了长时间的激烈的斗争的,并不是一朝一夕得来的,我们今天能有现在的哲学思想并不容易,这要感谢前辈们做出的努力。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即便是现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哲学思想,鱼龙混杂,还有很多历史上哲学思想的遗留痕迹,还在不断地影响着人类。而另一方面人类思想的进化史也从来不会停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更多的谜题被解开,我们对于世界、整个宇宙会有更多的认识,现在看来是不可想象或不可证明的思想也不能完全绝对地否定,说不定将来某个现在看来的谬论被证明就是正确的了,就像原子的概念,很早之前就提出了,也是近代才被证明是正确的,而后来又被证明是部分正确,因为它不是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

整个哲学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斗争史,从这部斗争史中,我们可以看出最为关键的问题还是世界观的问题,世界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物质和意识谁是真正的存在?有没有万能的神的存在?因为世界观是一切的根源,世界观是总框架,就像是楼体的总设计图。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要把握一个原则,我将之称为最小相信原则,即我们只相信科学技术已经证明的事物和原理。很多的思想中,认为世界不止一个,我们现在看到的、能感受到的世界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如佛教有六道轮回说,可以理解为有多个世界,有的神甚至有能力跳出六道轮回,那么就有更多个世界。不管怎样,我们人类能感受到的只有现在这一个世界,也没有任何科学技术能证明其它世界的存在,那么我们就相信只有一个世界。即便也许若干千年或若干万年以后被证明还有其它的世界,那就是世界观的扩张了,但至少现在我们相信只有这一个世界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有的人宁愿相信虚无缥缈的事物也不相信这个真实的世界,这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只是人唯心的一种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就像法律上你如果没有证据就不会被支持一样。

通过科学知识,我们了解到世界万物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又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物质是真实存在的实体,而意识是物质在人脑中的反映。通过学习科学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更详细地了解世界,这里不再详述。但是,我要说的是,即便是现在,我们也没有真正完全地了解世界,我们现在的世界观也只是局限在现有的科学知识范围内。宇宙的起源到底是什么?宇宙有没有边际?如果有的话,边际之外又是什么?现在最为科学的是“宇宙大爆炸学说”,认为宇宙是起源于一个狭小的空间,而后某个时间点发生了大爆炸,从而形成了时间、空间和宇宙中的所有天体,而所有的观测都符合宇宙大爆炸的理论,但这一切都只是假说。如果假说成立的话,那么问题又很多了,大爆炸之前空间是否存在呢?如果不存在,那么在空间之外又是什么呢?为什么会发生爆炸?爆炸中心点又在哪里呢?再例如,质子、中子、电子的本质又是什么呢?它们又由什么构成的呢?这些问题谁都没有一个科学的回答,需要人类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完善我们的世界观。也许若干千年、若干万年后人们的世界观会有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需要说明的是,物质与意识谁先谁后?谁决定谁?即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问题说白了也是世界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