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思想在实现为民社会过程中的作用

《三国演义》第一句中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为什么分久必合?首先,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之间的关系日渐密切,分裂的形式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即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所以人们需要一个统一的政府来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其次,分裂的形式容易造成对立与战争,资源的抢夺,利益的纠纷。最后,古代的“合”是为了满足统治阶级的权力欲。

为民思想的“合”:为民思想想要全世界和平统一,是因为前面两点所讲的客观需求,是为了为民思想的根本目的,为民满足需求。

那么如何才能合?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意识形态,如果每个国家都宣扬自己的意识形态,那么最终走向的将是对立,对立之后是战争与灭亡,所以想合就必须首先要统一思想,否则如何来合?如同市场交易需要货币一样,人类世界的统一需要一个统一的思想,而各自为政的思想不可能成为这个思想,所以需要一个完整的、没有任何私念公平公正的、科学的、超越国家民族范畴可以被所有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所认可的、能够普遍适用于每个人的思想体系来担当,而这一切只有为民思想能够完全符合要求,所以为民思想必然会成为人类世界和平统一进程中的指导思想,也会成为人类世界和平统一后的根本思想和主要指导思想。当所有国家、所有人民都把为民思想做为自己人生的主要指导思想的时候,国家之间、人民之间将不再有隔阂,世界将会自然而然地走向和平与统一。为民思想并不是要推翻社会,推翻国家和政府,而是要通过改造思想来改造社会,改造国家和政府,其最终目的是为民。

那么真的是合久必分吗?其实这是有一定的条件的。在古代中国,一方面社会制度都是存在严重阶级压迫的社会,这必然会引起受压迫阶级的反抗。二来社会思想也都是在为封建统治阶级而服务,孟子是最早把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的思想家,有了很大的突破,但是他还是承认了君的存在,承认等级制度,没有完全解放思想,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社会思想的不突破造成了受压迫阶级推翻了统治阶级的压迫后,却有没有合适的思想理论来建立新的社会制度,自己又变成了压迫人民的统治阶级,从而形成了古代社会的不断更朝换代。最后国家君主是世袭制、独裁制,严重依赖君主个人的能力、性格、思想等因素,当君主的个人能力不足以控制整个社会的时候,就会造成社会的土崩瓦解。所以在中国古代社会,合久必分是一种必然性,在世界上的其它国家也是如此。

那么如何才能合而不分?首先,为民思想从根本上解决了思想问题,完成了思想上的突破,彻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创建了一个完整的、公平的、科学的、为民的、高度适用的思想体系,它必然会成为人民的选择。其次,为民社会是一种协作、互助、为民的社会制度,彻底消除了阶级与阶级压迫,不存在阶级对立,不会形成大的、难以调和的社会矛盾,所以不会有阶级的反抗与斗争。最后,为民社会通过体制来减少个人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采取分权制与集权制相结合的方式来减少个人对于权力的追求,减少个人因素对于人民生活的影响,让政府中人员的变动等因素不会对普通百姓的生活造成大的不利影响。以上三个方面保障了合比分更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所以也就能做到合而不分。